欢迎来到 - 考过了 - http://www.kaoguole.com !
考试导航


您的位置: 考过了中小学教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学反思 -- 正文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学反思

[04-06 21:47:51]   来源:http://www.kaoguole.com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阅读:9577

概要:10,36+10=46,46-2=44;(8)6+8=14,30+14=44;(9)摆小棒算……教师在学生说不同算法时适当点拨竖式的计算方法,与以前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www.kaoguole.com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满十进一。 可是,在上课的前一天见这里的学生时,我出了一道12+13这样的不进位加法题,看看他们平时是怎么算的,结果全班竟然只有两种算法:即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和列竖式计算。我想,也许这种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太深了,所以我临时改变了教学策略。上课时,这个班级的学生果然没有说出其他更多的算法。所以,我只能牵一牵,放一放,努力去适应学生了。 另外,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要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kaoguole.com www.kaoguole.com]平日的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摆小棒的训练等。 还有,我觉得本课中用3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这个设计很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如果这一环节只让孩子们凭空想像着买东西,效果并不一定好。因为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还不太丰富,所以不如设计出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电脑图画,让他们感到更有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如果在通过摆小棒讲清竖式的算理之后,再回过头来对照着黑板上的竖式一一对应地讲一下,效果会更好一些。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学反思,http://www.kaoguole.com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教学反思 
  在教授“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这部分知识时,原来我的设计是这样的:出示36+8=44后,问:“这个4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先让学生自己想,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在我班教学时,学生中产生了许多种算法:(1)用计数器算;(2)列竖式算;(3)从36起连加8个1;(4)把36看成40,40+8=48,48-4=44;(5)把36中的6和8里的4凑成10,左边变成40,40+4=44;(6)把右边的8和左边的2凑成10,左边变成34,34+10=44;(7)把8看成10,36+10=46,46-2=44;(8)6+8=14,30+14=44;(9)摆小棒算……教师在学生说不同算法时适当点拨竖式的计算方法,与以前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www.kaoguole.com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满十进一。 
  可是,在上课的前一天见这里的学生时,我出了一道12+13这样的不进位加法题,看看他们平时是怎么算的,结果全班竟然只有两种算法:即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和列竖式计算。我想,也许这种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太深了,所以我临时改变了教学策略。上课时,这个班级的学生果然没有说出其他更多的算法。所以,我只能牵一牵,放一放,努力去适应学生了。 
  另外,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要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kaoguole.com www.kaoguole.com]平日的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摆小棒的训练等。 
  还有,我觉得本课中用3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这个设计很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如果这一环节只让孩子们凭空想像着买东西,效果并不一定好。因为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还不太丰富,所以不如设计出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电脑图画,让他们感到更有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如果在通过摆小棒讲清竖式的算理之后,再回过头来对照着黑板上的竖式一一对应地讲一下,效果会更好一些。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难了点。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测量线段和较短的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有所经验积累。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安排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自然、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提高。注重学生个体参与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有效参与,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时,让每个学生用手比一比,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脑想一想,估一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的始终。如先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采取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方便且快。在判断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在建立"米"的观念时,由于长度较大,个体不易完成操作,就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两人合作,用10厘米的学具摆出1米,再进行观察比较,认识"米"与"厘米"的关系;测量时,一人测量,另一人记录。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欢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开始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活动对于建立学生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加减法估算》教学后反思  

 二年级是初次接触估算问题,关于估算,《课标》中有明确的说明,它是这样描述的:“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两点:计算、解释过程)在前两册教材的有关练习中已经渗透了有关估计、估算的内容,这儿是第一次正式教学。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
鉴于此,我做了以下思考:
1、估算与生活联系紧密。为了体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材中直入正题,安排了妈妈带100元钱买商店里的生活用品。在上加减法估算之前,学生刚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法笔算,一直强调计算的精确性。估算却与精

www.kaoguole.com

确性计算形成了一个反差,由于前面几节课学习的都是精确的计算,又加上这里都是两位数的加减法,所以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的展开,不能很顺利的产生估算的需求,本人在教学时只好自己说明“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估计一下大概是多少就可以解决问题”来引出估算的需要。课后我想:如果在引入新课之前对估算情境先做一些铺垫,让孩子在认知与心理上有个逐步适应与认同的过程,这样可能会好些。如:“猜人数”、“猜价格”,让学生感受关键词“接近”、“大约”,从而再拉开估算的帷幕。
2、估算不能让学生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只知道四舍五入一种方法。估算有“四舍五入”法、“取整”法、“前后协调”法,这些估算的策略要结合生活实际。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如:一套运动服58元,一双球鞋43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球鞋大约需要多少钱?但如果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球鞋带100元够吗?此时四舍五入就不合适了,得用“取整”法,且要往大了估。又如:桌子上有24瓶矿泉水,箱子里有34瓶矿泉水,大约共有多少瓶?可以采用“前后协调”法来估:把24看成20,把34看成40,大约共有20+40=60瓶。

[1] [2] [3] [4]  下一页


标签: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作文指导| 课件试题教案| 中小学教育| 职业考试| 范文写作